1 前言
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我个人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公司、政府、人性……等相关因素完整的认识;
2、完整的研究方法、选股方法、操作方法(买入和卖出);
3、投资组合构建方法、仓位的管理方法;
4、风险的认知、控制、应对;
我的交易体系可概括成三点:首重安全,如不符则一律否决;组合致胜,精选个股,分档低吸,长线持有;控制仓位,保有现金,坚守最后的安全底线。
2 市场环境的认识
对于市场的认识,认同如下三点:
1、主动性投资很难战胜指数化投资;
2、通胀是投资的大敌;
3、只有投资那些能长期跑赢指数的超级冠军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当然,这只是早期观点,在这种思想下,可以看出先生挑选无限需求的稳定增长行业,酒、药。银行甚至于强周期的资源股,像神华等。但无一例外,通通是重剑型企业。显示出其对龙头股的偏爱。从去年到今年以来,先生致力于建设一个几十只小盘成长股所构建的投资组合。虽然所占总休仓位很少,但也显示出先生日新月异的转变思想。
对于公司,从冷看成长一文中可以读到,高速增长几乎是“神话”,成长是不可持续的,对于公司始终站在置疑的角度去持有。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
对于政府与指数,从先生的选股与操作策略上来推论的话,关于指数,大盘,政府因素考虑较少,主要是执行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大盘的涨跌并不会影响先生的持有与心情。至于考虑嘛,在个股分析时会涉及到政府策略与发展的关系。
对于知行合一,历来是最难做到的。再美好的梦想,再崇高的信仰,没有很好的具体执行,一切都是空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摘录一段话吧:“芸芸众生在股市中做交易,大部分都很平庸,他们的共性就是既没有分析知识与研究技巧,也没有交易理念与系统框架。少部分人形成了自己的交易体系,却还是无法走向卓越,其症结就在于没有原则,缺乏自律,无法坚持自己的交易体系。”
3 股票操作体系
先生的文字,与大多数投资书籍相比,实战性最强。很多思想与操作策略包含在一篇篇精致、严谨的辩股析图里面。需要静静的阅读、慢慢的分析与归纳。曾经部分摘录过几个企业的分析流程,写成一篇文章,不过很少。总结有限,这里既然写了,务必求细致,全面。
3.1 个股选择
3.1.1 选股风格的变化
可以明显感觉到先生早年选股与现在的不同风格。早年选股思路如下:
1、挑选那些能够长期战胜通胀且获利能力较高的行业;
2、从优选行业中挑选获胜概率较大的龙头企业;
3、从优选企业中挑选发展前景较好或者价值大大低估的具体投资对象,定期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这个思路,从先生选择贵州茅台、招商银行、青岛啤酒等股票上面可以看出,早年偏爱行业稳定、业绩优秀、估值合理的龙头公司。当然,这一点即使到现在,从先生制定茅台的买入策略上来看,还是没有改变的。
那么现在变的地方又在哪里,要从先生如今的第二重仓股说起,桂林三金。在该股辩股析图第一篇中提到,除去一概强调的安全外,为什么抛弃人尽皆知、市场认可的白马股,选择次新股桂林三金的原因,用最优美的文字来描述的话,就是:“静夜里飘下的第一朵初雪,虽然很轻、很淡,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轻舞飞扬的第一眼惊艳。人生若只如初见,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个思想的转变,在先生的雪球访谈,关于冷门股的投资中提到,“不是每块戈壁荒滩下都埋着黄金!绝不在他人反复淘金的地方淘金!不要忘记那些初闪即蒙尘的金子”。孤独者生存,注定先生要独僻蹊径,在次新股上下功夫,分享成长牛股第一杯羹,亲自品尝自己种下的果实。人只有真正的靠自己成功一次,才能建立绝对的自信。
那么先生又为何喜欢上困境反转股呢?从振东制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困境反转业绩成长,形成的戴维斯双击才可以造就十倍的牛股。费雪的成长和格雷厄姆的估值回归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产生巨大的收益。
喜欢次新股、小盘、成长、困境反转等股票,十年一梦,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
如果你想比大众拥有更好的表现,行事就必须有异于大众——约翰-邓普顿。
3.1.2 选股的前提——安全第一
安全是选择股票的第一前提,如何做到安全的前提是合理的估值,算出一个企业的合理估值区间。安全就是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某个地方、某个时刻。
价值投资派中有一种观点是选择成长股,“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企业,远比用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平庸的企业要好得多得多”,即使有这句话,当你从历史数据中冷眼看待所谓的成长牛股中,也会发现,没有安全,所有的成长都是扯蛋。
安全永远第一,成长也应重视,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宁愿放弃成长。
安全的价位就像坚实的大地,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你的心是安定的。
以一颗安定的心,冷看一切泡沫快速成长并以更快的速度破灭。
3.1.3 合理的估值
估值是买入的前提,也是投资决策最重要的一环。在一篇篇辩股析图的文字中,有好多个股的分析是没有提到企业估值的,这一点,在桂林三金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了。估值方法很多,但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所在,随意套用,会产生很大的谬误。
那么是不是可以忽视估值呢?当然是错误的。哪为什么很多股票分析的时候没有估值呢?我个人总结原因如下:我关注到的都是先生这几年的文章,多为次新股,或者困境反转股。这一类股票本身处于困境或转型期,造成业绩与股价同时探底,在这个时候,其各种估值都是非常难看的,套用公式去估值也是没有价值的。宁可相信行业前景与公司质地,也比估值有用得多。
那么先生如何对企业估值呢?观察文章,先生在三一重工中提到周期股的估值、桂林三金中提到对医药等成长股的估值、贝因美中提到对消费类企业估值、启明星辰中提到高科技成长股的估值。从这些文章中得出一二,我先前已经专门写文总结过这些,可以参考《辛巴企业分析摘录-关于公司估值》和《企业估值与分析的一般流程》。
以上总结的两篇文章还有纰漏,需要加上同行业类似企业最低估值对比,这点尤为重要,但是一定要注意类比的企业一定要是上市较久,品牌与市场地位相当的公司。如果拿好想你去类比贵州茅台肯定是不相称的。
从各方面来看,格雷厄姆的公式还是受到偏爱的。但是这个公式在使用的时候最难把握的就是对增长率的推断,因为增长率是基于未来的预测。这里要灵活运用,增长率的采样既要结合企业历史经营情况、自身市场地位,同类企业的增长情况,还要有一定的折价来判断。增长率里是估值的核心内容。其详细的事例论证参见瑞普生物之一。
估值的目标无非是确定安全边际,得到企业的合理价值区间。不求精确,但求相差无几。因为基本面的分析比技术分析还不靠谱。其中的分寸,不是要做到百发百中,而是要做到成竹在胸。
3.1.4 企业选择的观察点
在先生的雪球访谈中,提到冷门股投资的选择上最重要的三点,其它不止冷门股,任何股票的选择都可以看这三点,分别是:
1、行业要有远大的前景;
2、目标要是细分的行业龙头;
3、企业要真的会赚钱。
对于那些业绩下降的困境反转股票,估值基本做废,观察公司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在遭遇困境时,质地和行业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身能否走出困境。外人眼中辛巴选择了一大堆垃圾股票,可谁又通知道当年蒙难的贝因美和数字政通挖掘。茫茫人海、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同理洞察入微、观事极明、慧眼识珠者又有几人。
机会总在你身边,机会总是以困难的形式出现。还记得三笑情缘中的会心一笑吗?当白天鹅落难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做好会心一笑的准备了吗?
3.1.5 不同类型企业的着重观察点
3.1.5.1 周期型企业
1、首重周期,看准行业周期盛衰转换是第一要务。
2、衡量赚钱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数据是毛利率;衡量度过萧条期的能力主要在于资产负债比;衡量财务安全与经营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存货周转率与应收帐款周转率;衡量发展能力与市场份额增减的主要是净利润增长率。
3、在周期性行业内,选股一定要挑选最强、最优秀、最能抢占别人市场份额的那个。千万不要选择第二,第三等表面看起来便宜但实质质量很次的公司。
这里加一点自己观点:近来茅台的暴跌,充分证明即使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的认为茅台是稳定增长行业的公司,其实也是有周期的,大众的认知是存在缺陷的。服装、白酒等行业都有其不明显的周期股特征。
最后强调一点:周期性股票的最大危险,就在于你把它误当作快速成长股或者稳定增长股。
3.1.5.2 稳定增长行业
稳定增长行业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增长史,参考其历史最高与最低价格与牛熊的表现,以此来判断企业的合理估值区间。行业地位、品牌影响、企业优秀程度至关重要。
另外,在伟星股份四的文章里面,先生有对牛熊市一个判断和操作,极为经典。现在贴出来用于珍藏。
“稳定增长股的作用还不仅表现在熊市牛股的表现上,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熊市。
熊市可怕的地方,在于很多人一开始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熊市,即使跌一些,很多人都认为不过是上升的调整而已(我也同样看不出来),所以会一直持股下去,经历过几次下跌时,大家才明白是身处熊市中,可是因为被套百分之三、四十,很多人已经抽身不得了(很多时候,我也无法动弹),想要熬过去。
熊市的残酷却在最后,已经深跌了大半年,市场却在最后阶段加速下滑,越不卖越跌,只到跌得大部分人都忍痛出局,才算玩完。
所以,虽然在熊市中,我也经常搞不清楚市场状况,但是只要看看手中持有的几类股票的表现,我就大致明白现在是什么状况:
如果是周期波动股走牛,稳定增长股落在后面,那一定是牛市,我通常会在周期波动股涨过头时,掉头回来买入稳定增长股,既守住利润,又享受稳定增长股的补涨及准备度过熊市。
如果是稳定增长股逆市上行,而周期波动股却不管市盈率多低却一直萎靡不振,那么多半是身处熊市中,我通常会在稳定增长股登峰造极的时候,撤出大部分资金,然后回避最后的熊市大跌,并开始寻找抄大底的机会。
不少长期看我博的人,都知道这个实证过程。
以上内容,是我这些年闯荡江湖总结出来的最有价值的实战经验,它解决了两大问题:
1、怎么看出是熊市(不要跟我讲看指数,从指数看出来的都是事后诸葛亮);
2、在熊市如何避险,以及最后怎么规避熊市牛股的最后杀跌之险(关键点在于,大家都认识到了这是一个熊市,而熊市牛股却登峰造极,这时候,我就基本确认了。也不再寄希望再涨个一倍、两倍的,而是回收资金,既可以回避稳定增长股的最后杀跌,同时可以等待那些翻三、五倍以上的机会)”
3.1.5.3 伪稳增行业
这个概念是辛巴首创,特意拿出来做为一例。在伟星股份的分析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也是价值投资者最容易犯错的一个地方。
如果是这类企业中的优秀公司,其业绩波动相去较小,经营历史异常优秀,增长不断,价值投资者很容易会判断其为成长股,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对于企业属性的判断,除去分析其过去经营业绩外,还要站到宏观的层面、长远的角度去分析这个行业的属性。围绕着大众吃喝玩乐穿的不一定是周期股。
延伸思考:最近,李白雨写了一篇文章,《当心稳定成长行业的无周期陷阱》从这里可以看出,任何行业,任何公司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或强、或弱。或与市场环境相关,或与原材料相关。或者是因为公司太小,发展迅速掩盖了真相,又或者行业所处的时期不周。总之,细心思考,突破大众的思维误区,建立起自己的完整思维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身处思维误区,就会对风险视而不见。
最后强调一下,大众的思维误区会造成股票有很大的机会,而个人的思维误区会造成灭顶之灾。
以下几句话,意味深长,却有很多人血的教训:“我无法预见未来。但是,却可以在理性估值与价格波动的权衡中,寻找安全的价格。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奔跑,而是奔跑的方向。交易最重要的不是预见未来,而是安全的价格。”
3.1.5.4 困境反转
首先,保定企业能活过来,如果判断它能否活过来,先是好行业,再是低负债。
必须等其跌透,机构都走了才进场;
依据业绩反转的事实才行动;
长期享受困境反转与业绩成长的戴维斯双击。
提醒:风险极高,没有很强的经验不要碰。
3.1.5.5 成长型企业
这里的成长股专门指哪些快速成长(增速超过15%)的公司,它们是价值投资者的宠儿、是复利的实现者、是用什么价格购买都不会错误的企业、是机构热棒的对象。事实上,真的吗?
这里要告诉的事实是:成长股99%是陷阱。因为成长是不可持续的。
安全才是王道,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买入成长股。如果等不到,宁可不买。
每半年对其成长股置疑一次,判断一下它的价值。
3.2 买入策略
先生的买入策略含在一篇篇辩股析图中,每个股情况不一,整个交易过程详细、漫长、精准。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就是五档买入法。但是不要忘记,五档买入的前提是对它有精确的估值后,确保其安全的区间下才可以进行,切记。
即使我们多么了解自己研究的企业,做过多么精确的估值,也不能摆脱市场的波动,五档买入法的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像一张大网一样,像目标企业在网中捕获到它的低价,买到安全的价位。
关于这种方法,我专门摘录下来做了一篇文章,也可以参考坚瑞消防之四,不再累述。
看先生在新开普、好想你、佳讯飞鸿神一样的操作后,多少人心生不解。其实,这就是五档买入的原则与灵活。长线交易,靠的是自己的投资体系和严格的纪律执行。
无论市场多么的出现极端情况,只要出现,按照自己的原则,做出相应的计划,不预测,不主观判断,不过分谨慎,不贪婪,不恐惧。按照理性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交易策略,才能克服波动的市场。最后战胜市场。
五档买入的操作过程,在于计划的制定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没有这两点。所以的努力都是白费。
而在我看来,没有原则比判断错误更危险。
其实没有自律也可以源于自己对规则的理解不深。有的时候不能理解先生为什么那么详细的描写交易过程与心路历程,这些答案在佳讯飞鸿一文中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没有原则,没有自律的长线交易者谈不上安全,更不配做长线交易者。
股票的买入也要顾及仓位管理,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宁可放弃。
买入,是一个慎重,复杂的过程,不是在键盘上输入价格和交易数量就可以瞬间完成,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理性的交易者。
3.3 组合管理
组合投资可以避免个股风险,培养自己良好的持股心态。但并不代表多买几只股票就能称上去是投资组合,一是挑选个股精选细选,二是行业不同类型、行业多配置几个。
不要只选择一个行业,比如有人认为医药可以长期跑赢市场,其投资组合只在该类型里面选择,别的股票一概不碰,比如黑球大帝的策略;不同类型股票也要配置,不能只选择稳定增长或者成长股,对于周期股和困境股不理不睬;选择股票不以个人喜恶,唯才是举。
这里有一个能力圈的问题,如果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公司,研究不透,怎么办?
组合不同类型企业持有方式不同,而且在组合中占比不同。近期倍受追逐的几十个小盘股,其实在先生的仓位里面也就占10%左右吧。稳定增长的三金,茅台才是先生的重仓。招商也占很大一部分。精确的占比无从考究,这里只是写出我看到的端倪。
顺便说一句,组合构成可以参考林奇在聪明的投资者里面提供的方法,相当完美与客观。
组合构造与仓位、资金管理分不开的,没有仓位管理,即使选择了明星股票,也没有办法克服市场的巨大波动,战胜市场也无从谈起。下面说一个先生的原则:
1、永不空仓,永不满仓;
2、大盘进入绝对低估区,不少股票具备绝对长远投资价值时,仓位达到85%-90%;
3、大盘到达正常估值区,持有低估有合理偏低价格的股票,仓位60-70%;
4、大盘进入高估风险区,持有防御类股票,减仓至50-30%;
5、大盘进入绝对疯狂区,减仓至15-10%
历年的组合构成与仓位实战在桂林三金之五中有详细描述。其思想的精髓也在实际运用中会让你在市场中游刃有余。
也许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市场在波动变化,所持有股票也并非一成不变,回眸一笑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奥妙,自己去领悟吧。
接录一句:“组合的妙处,不仅在于实际的分散风险;更在于分散选错股票的心理压力。”
3.4 卖出策略
这个话题先生很少涉及,纯粹关于卖出的文章只有写过茅台。还是因为重大安全事件,事实证明过不了多久先生又买回去了,所以,卖出不能绝对成立。
这一部分,将来有了实例后,一定详细补上,或者期待先生能指点一二,或者写文章记述一下也好啊?让我等学习一下,
毕竟,卖出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4 风险应对
风险总是来自于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通过五档买入化解个股底部波动的风险。通过构建组合来避免个股的风险。通过仓位管理来减弱市场整体波动的风险,这些都做了就完美了吗?
风险不可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管理风险来降低风险的损失。
从先生的所有体系来看,风险管理与投资体系密不可分。下面是我自己对先生的总结,希望不会相差太远。
4.1 精选个股
如果你不愿意全仓买入它,就一股也不要买入。
对于自己的每一个买入对象,都要查看资料,细细推理,仔细审察。
财务数据的过滤
安全的价格
4.2 构建完美组合
即使精选了个股,做了无限多的研究,还是无法避免黑天鹅的情况,那么,一个完整的投资组合就非常必要了。
合理配置组合,管控风险。比如:稳定增长的老牌企业重仓但数量少,快速成长与困境反转的小盘企业轻仓但数据众多,巨大周期波动企业阶段持有,看准机会,尽量配置。
不时的筛查,每半年过滤一次。市场环境或企业基本面变化要仔细审慎。
4.3 灵活的仓位管理
即便上再强大的组合,也无法避免股票市场随指数大幅波动的现实。牛熊转换带来巨大的波动会有很大的利润差额。这里,仓位管理就至关重要了。
资金与股票是你闯荡江湖的法宝,合理的运用才会有巨大的收益和良好的心态。
最难的两个主要阶段,就是在市场的疯狂顶部适当减仓,以及在市场的恐慌底部出现后逐渐加仓。
牛熊区别的判断方法已经掌握,剩下的就是根据市场的波动,理性的认清自己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恐惧与贪婪。
摘录一段话:“如果将现金与持仓视为道教阴阳的两个对立面,你就应该注意到阴阳鱼这个太极图,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有现金与仓位,这点很重要,牢记这点,你就不会老是犯全进全出走极端的错误。”
现金与仓位是投资的两个方面,投资者应把握好合适的度,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
持仓与现金就象道教的太极图一样,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把股票卖光,也不把现金用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断转化,应对自如。
不走极端,顺其自然,而道法自然。
4.4 完整的交易计划
再好的理念没有良好的执行一切都是白搭,摘录一段先生的话:“组合的配置与调控,是你所能控制的小环境,重仓股的选择、比例,错误判断时的调整,轻仓股的种类、数量等等,代表你对企业相对价值的换算与长远思考及风险控制,并与你的战略息息相关。
现金与仓位的配比,是你所要应对的大环境。代表你对整体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整体风险把握水平。
因此,需要反复总结的就是如何执行所了解的大师理念,而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执行力。这就象一把剑的两个锋面,都得磨得又快又亮才有杀伤力与穿透力。我这十年反复磨的就是把双刃剑吧。”
阅读先生微博,里面详细罗列了精确的买入计划与减持计划,虽然不知道个股的具体操作价格的测算,但是其计划的制定可以说是算无遗策,百无一疏。
4.5 强大的自律
知行合一,纵观历史,最佩服的人无非是王阳明和曾国藩。这两个人一是知行合一理论的创造者,一个是集思想与成就之大成者。
严守纪律的短线交易者比不守纪律的价值投资者要来得成功得多。
有计划有准备的交易,总是能做到较完美的结果。
但再好的计划,如果不能坚守原则,那就形同于没有计划。
自律也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这里放到最后着重提出,激奋自己。
5 摘录精彩的话
长线交易依据事实而不依据预测。
风险历来都具有不可预测性与不可估量性。如果风险可以预测,日本就不会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损失惨重,在系统性灾难面前,人类总是暴露出考虑不周全的思维误区,就如同日本的核电站,考虑了抗震,却没有想到海啸。
价值投资者的思维误区就在于,他们能够看清楚某个企业某段时间的价值,然后根据过去的财务数据做简单的推算,但是却很少站在宏观的层面,长远的角度对股票的属性做更深层次的推演。他们对周期股的剧烈波动并不了解,他们懒得去对市场思考,把市场的波动统统视为投机,不知道一年的下跌可以跌去十年的涨幅(既是危险也是良机),而企业的管理者与经营素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周期而已。
而在我看来,没有原则比判断错误更危险。
市场永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只是一双看透交易本质的眼睛。
而从安全股价到获利价格,一种靠的是估值从偏低向正常恢复,另一种靠的是企业的长期成长,如果我们能够把两者绑定在一起,往往能够收获超额利润。
当所有进出的价位都是出于自己的独立研判后,判断的准确度反而提高了很多。
在医药行业中“以合理偏低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是我的经验之谈,注意,对比巴菲特所说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顶级的企业”,我偷换了两个概念,明眼人自然很容易看出这二者的差别。
行业不同,投资方法有别,说法自然各异。没有什么方法是一直有效的,只有安全边际的理念适用于各种行业,但具体执行起来,衡量标准却表现各异。
没有十全十美的公式可以计算价值。所有估值公式的计算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
不同的人对公式的理解不同,在变量的选择设定上各有差异,所得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扎得越深,就站得越稳,唯一的要求是你要沉得住气。
其次,利润并不能展现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营业收入的增减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关系到产品的真实销售情况,市场份额的增减。
很多人只注意利润的增减,而不注意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关系,通常来说,营业收入与利润是同步关系,这样的利润比较能够反应企业真实情况,但是,当营业收入与利润有较大差异时,说明财务数据编制者有可能进行了调节
我们的唯一优势就是自己的冷静思考。
而把我们的优势转化为胜势的就是良好的交易系统。
对于潜力无限的小盘成长股,我依据两个事实行动,出现价格明显便宜的事实时,买入部分;而当出现业绩反转的事实时,如果价格仍然便宜,我再买入一部分。
你不对投资标的苛刻,生活就会对你很苛刻。
你可以爱优秀的企业家,但更应该爱投资的基本原理。
综合来看,彼得·林奇对沙漠之花深入研究,主要保证的是投资的长期安全,但骨子里还是希望在这种股票上便宜买入的,关于采摘价格,概括起来也就三句话:涨高不关注,耐心有回报,深跌是机会。
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即使是那些基本面研究者,也会因过于关注企业的日常经营变化而忧心忡忡。
佛魔本一体,盈亏本同源,有三种安忍,我们必须经历,才能深入把握危机与利润的相互转换,得成正果:
1、安忍困境,静思利基;
2、安忍低价,静虑底基;
3、安忍波动,静布天网。
自律从来都不容易,在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尤其难得。
习惯了做最坏打算的交易者而言,安忍也变得很自然。
因为我们能看到困境中的优良企业的长远价值,市场早晚会在长期震荡中把这些价值展现出来,这是我们得以成功的第一个条件;
因为我们能判断出股价底基在哪里,可以用分档逢低买入法把这个底基框定,这是我们得以成功的第二个条件;
而如果我们还能够把握好仓位管理,就能利用市场的大幅波动与长期波动,减持较高档位筹码,锁定极限底价,并在资金轮转中,把手中的每个股票的持仓成本慢慢转换成最低价,随着时间拉长,市场波动越来越难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即使还有更大的下跌等在前面,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预测要基于事实。预测实现了以后,我们要重新评估事实。
众人看好时,我们要冷静。众人看衰时,我们要理性。
然后,我们就会看见众人所看不见的一些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别的股票有不同的估值规律,一般来说,快速消费的稳定增长行业中的老牌名企在把握估值时,多用市盈率来考虑;周期波动股,多用市净率来考虑;小盘成长股,既要考虑其本质属性(周期还是稳增),又要考虑其增长率;困境反转股,以市净率为主结合其本质属性以及摆脱困境的情况综合评判。
但是,定见在取得成功结果之前,都是表现为偏见,我的偏见我负责,出了错,我没有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反过来,也促进我总结错误,发现自己不足,有些早期学费必须得自己交。
只要拥有,就不能算错过。虽然很少,也是一种纪念。
买得少,正是为了防止自己买得多,心理平衡很重要。
股价的底线由企业素质决定,但上涨却是因业绩增长推动。
股价的底线是由企业素质决定的,获利能力强,持续稳定经营,分红能力高,这种股票,不管熊市进行得有多疯狂,都是会有屡跌不破的底线的,底基由股息决定,但上涨却得有一些想象空间,而想象经常是由业绩大幅增长而产生的。
很多时候,把握安全不是靠与公司领导多接触,而是靠自己多看,多想。
如果我们能够在大家低估一个貌似平淡的良好企业时,挖掘出长远的成长潜力,以低廉的价格买入,这就是一笔很好的交易。
大众的恐慌会导致市场无视这些机会,但时间将会证明这点。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挥动隐形的翅膀,在暗夜默默出击。
买得便宜很重要,买得深,才套得浅,心理优势才大。但没有什么股票是一被你看到,就有合适的低价,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大量无用的信息早已塞满了我们的大脑,等到我们觉得某个企业有一定长远价值时,想要买入时,才发现其价格大多都处于高估位置。因此,发现交易目标并等待一个足够低的买入价,是必须要过的第一道关。
潜力股本来就是这样。
如果潜力股各方面指标都极其优秀、护城河宽广、人人认同,一买就飚涨,那还叫潜力股吗?不是,那是热门股。
潜力股在萌芽阶段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如果抱着过于苛刻的眼光横挑鼻子竖挑眼,无疑会错过大把机会。
虽然成功难以复制,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模式可寻,因为人性总是以类似规律展现其具体反应。
概括起来,潜力股模式主要有五点:
1、上市不久,最好是上市两三年,这时候募集资金往往因项目建成,即将发生效益,(业绩成长基础)
2、小盘股(市值成长空间)
3、财务安全(资金敢于流入的重要基础)
4、前景广大的细分行业龙头股(热闹市中用于吹泡泡的心理基础)
5、股价极低(很多时候,股价之所以在大盘顶部仍一再疯狂地飚涨,不是因为傻子太多,而是因为操纵者的底仓够低,底气充足,多高的价格都敢拉,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肯涨,就有足够多的傻子敢追)
只有超低的建仓价格,以及对事物长远发展规律的把握,才能让我们内心宁静地穿越各种迷惑,独自走出一个人的疯人院,开拓自己的自由天地。
喜欢做小盘股交易的人,有个不好的思维习惯,那就是庄家思维严重,因此,很容易臆测股价波动,也就很难达到巴菲特所说的:“我知道股票将达到什么位置,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到达,我不知道”那种境界,永远沉迷在短期波动里,很难有大的提高。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我与巴菲特的共同老师——格雷厄姆所提出来的办法:“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预测行动。”
这里的事实主要有两个事实,一个是价位确实便宜的事实(有低价才买,没有出现就不去猜股价的背后波动是什么),另一个是业绩确实反转的事实。
绝大部分股票并不是业绩反转后才见底的,通常在业绩反转之前,就在各种恐慌性因素的情况下跌到极低的位置,那么这个极低位置就是“价位确实便宜的事实”。因此,一旦出现底价后,可以用五档逢低买入法提前买一小部分。
而另外一个据以行动的就是“业绩确实反转的事实”。
小盘成长股一旦业绩反转,走出困境,开始成长,不管什么熊市都是挡不住上涨的。
分析者应该大气一点,要有足够的容忍宽度,正确对待变动,不要一看到毛利率有所提高,就高兴得飞上天,一看到毛利率下降,就悲观得不想活,这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用大视野去评价,做出好与坏的定性,才能对微观的非根本性变化做出不影响大局的判定。拾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