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投资之道

拾荒网 基本面 900
  规避错误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对一家潜在的成长股公司的历年财报进行系统详细的回顾,以给自己之前的商业前景判断寻找充分的依据,而不仅仅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这和我自己的一条投资法则相吻合:对商业模式的准确判断和财务数据的持续验证双轮驱动。
 
  其次,我们在初步判定一家成长型公司之后,需要分批次逐步建仓,并且做到适当的分散。
 
  这里面的节奏和分散程度的把握,取决于你对该公司的熟悉掌握程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判断情况。每个人不一而足,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重要的是要有这两个思路来指导。
 
  我们对一家公司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往往很难做到一开始就完全了解和掌握一家公司的投资逻辑,同时,我们也要承认每个人的认知盲区,总有一些我们所不掌握的情况和变量,所以适度的分散是应该的。
 
  再次,我们在投资成长股时,也需要给自己留有充分的安全边际。如果以一个高昂的价格买入,那么即使是一家非常不错的成长股,可能最后获得的回报也不会太高,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不同的投资机会,我们可能给出的估值标准会有一些不同,这取决于你对这个投资机会的确定性判断。
 
  如果是有较高把握公司能够取得预期中的成长,那么适当的提高估值标准也是可行的。
 
  比如:沃尔玛超市,即使在70年代,以2倍于市价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那么后面几十年中,你依然可以获得上百倍的巨额收益,前提是你对此有充分的把握。
 
  当然,这种标准的适当放宽也是有限度的,像曾经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场给出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估值,显然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这种情况在当下的A股市场也同样存在。
 
  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就是PEG指标。原则上我们只能接受小于1的公司,如果能低于0.5就更美妙了。
 
  但关注这个指标时,也需要保持慎重,特别是原始数据的采用时,比如:增长率,就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测算,一般来说至少要采用三年平均值来计算。
 
  同时,就像我一直强调的,我们还需要对公司取得这一增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否牺牲了过多的经营安全,经营性现金流指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据。
 
  另外,还需要判断一下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如何,一般来说行业空间和市场份额集中度是比较重要的思考方向。
 
  最后,就是如何退出的问题,都说会卖的是师傅,何时退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以成长股思路来进行的投资,而任何公司都终会结束自己的成长期,所以,我们需要提前思考如何在恰当的时期退出成长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