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投资者对一只股票估值的常见误区偏见

拾荒网 基本面 260
一个投资者其实只需要学习两门功课:如何理解市场和如何估值。——沃伦巴菲特

如何给一家企业进行估值,这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必备技能;但估值本身又涉及到许多指标和技巧,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判定标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机构的研报上写“股价低估、建议买入”,又或是“股价高估、建议卖出”,那么低估和高估的标准何在呢?那些估值指标又是否时时有效呢?

笔者在此简要谈谈在估值方面出现的三种常见误区。

一、误区:估值越低越好

我们首先来考察最常用的估值指标:市盈率PE。市盈率代表你的一笔投资的盈利收益率,或者说投资收回本金所需要的时间,前提是假设公司盈利不变。例如你持有的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10倍,也即意味着你愿意以10元/股的市场价格,购买1元/股的公司盈利,那么这笔投资的盈利收益率为10%(即市盈率的倒数),你需要用十年时间来收回你的本金。市盈率越低,盈利收益率(盈市率)越高,起初这么一看,似乎市盈率应该越低越好。最保守的价值投资者,例如格雷厄姆,他认为一支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应该大于10%,也即市盈率小于10倍;巴菲特也认为,盈利收益率应该是无风险利率的两倍。但是,单纯从低PE的角度考察问题,其一是容易陷入“价值陷阱”,其二是容易错过一些真正优秀的公司。

一方面,企业价值是一个动态的范畴,较低的估值并不意味着投资的全部;换言之,即使当前公司的估值非常低,看似很安全,但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价值在不断消失,这也难说是一笔好的投资。这就是“价值陷阱”。

宝钢股份是我国钢铁业的龙头企业,而钢铁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即行业经营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近八年来宝钢股份的历史最低PE是在2010年,当时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周期性行业达到了繁荣的顶点,每股盈利为0.74元,股价5.41元,对应市盈率7.31倍,这一数值水平确实非常低。

但如果投资者在2010年买入宝钢股份,那么从2011年-2013年宝钢的股价持续下行,从5.41元跌到了3.75元,期间市盈率反而越跌越高,因在这三年内公司的盈利每况愈下,EPS下降到只有2010年的一半。所以,在投资周期性行业时,如果只盯着历史最低PE这一指标,不仅不会买在行业的底部,反而买在了行业繁荣的顶点,低PE有时会成为投资的“价值陷阱”。甚至乎,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周期性行业,要在高PE时买,低PE时卖,反其道而行之。

另一方面,一些真正优秀的公司从未显得便宜过,如果过分执着于低估值,很容易错过这些优秀公司的成长回报。以恒瑞医药为例,近十年来公司的PE水平逐渐升高,但与此同时股价也不断上行。2007年恒瑞的净利润为4亿元,2016年达到了25亿元之多;即使你在2007年以10.21元的收盘价买入恒瑞,熊市的跌宕不仅没有影响到恒瑞股价的上行趋势,截至2016年收盘,你仍有四倍以上的投资回报。正如同你在商场购物一样,价格是一方面,质量是另一方面。我们追求的不是“最便宜”,而是“最好的性价比”。有时候优质的资产是会出现一些溢价,往往劣质商品才会打折出售,在衡量一家公司的估值时,切不可以贪便宜,还是应该考察公司的基本面质量,以免掉进价值陷阱。


二、误区:估值横向比较

经常见到有人将不同行业的公司估值进行比较。比如说,贵州茅台的市盈率是28倍,双汇发展的市盈率是16倍,伊利股份的市盈率是20倍,于是就有人认为茅台的股价被高估了,或者说双汇的股价被低估了。事实上,由于不同行业相对各异的行业格局、市场空间和需求黏性,跨行业之间的估值比较并没有意义。茅台的估值比双汇高,但茅台的毛利率远比双汇更高,卖酒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卖肉则是一门辛苦的行当,好比一个是海归,一个是技工,用人单位当然更愿意给海归支付高薪。

三、误区:单一估值指标

正如上文所举的宝钢股份的例子,单一估值指标或多或少的存在适用性的问题,不同性质的行业具有不同的估值方法。还是以周期性行业为例,PE指标在进行估值时失效,但如果结合PB指标加以衡量的话,投资者就能避免买在行业顶点。宝钢股份的PB水平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低,出现大幅度破净的情况。如果公司账面上每1元钱的净资产,股票市场只给出0.5元的价格,排除财务造假等各种嫌疑,那么此时股票市场丧失了价值发现的基本功能,股价处于绝对的低估。如果投资者在2013年买进宝钢股份的话,情况会比2010年要好得多。

此外,稳定增长型行业更适合PE估值,因其增长速度较为稳定,如果PE处于历史低位,则可认为股价低估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成长性行业则需要综合考察PE与PEG等多项因素,同样是PEG=0.75的两家公司,A公司对应21倍PE和28%的增长速度,B公司对应30倍PE和40%的增长速度,我更倾向于投资A公司,因持续保持40%增速的难度要大于保持28%的增速,也即从概率上看A公司的确定性比B公司更强(具体还需进行基本面研究)。拾荒网你的炒股专家

标签: 股票估值 估值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