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确定预期净利润,下一步就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市盈率倍数。目前大概有三个版本的算法,一是用行业平均市盈率作为合理倍数,二是用企业历史平均市盈率作为合理倍数,三是根据行业长期增速,目前企业增速和企业长期品质来确定合理市盈率倍数(这点如何确定后面会论述)。

在《股市真规则》一书中,帕特·多尔西认为,可以把一只股票的市盈率与整个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做比较。但我认为帕特·多尔西只是纸上谈兵,他的观点是错的,也误导了大批价值投资者。因为一个行业内,有龙头,也有垃圾企业,你把所有参差不齐的企业摆在一起做平均,显然不合理。每一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速是不同的,从逻辑的角度看,一家企业的市盈率高低应该取决于企业的增速,企业增速快,就可以给予高估值,企业增速慢,就应该给予低估值,一个行业内有增速快的,也有增速慢的,还有负增长的,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做平均,我都不知道怎么会有人想出这样的指标。
另外,帕特·多尔西在《股市真规则》一书中还指出,你可以用企业的历史平均市盈率作为其合理倍数,这个理论在业内也是得到广泛传播,当然我依旧认为不太合理。任何一家企业,你去回顾历史,它的成长不太可能是线性的,可能某个阶段增速快、也可能某个阶段增速慢、某个阶段可能还亏损,你把不同增速下的市盈率给它做平均,显然得出的市盈率也是不合理的。这个指标也只适合那些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必须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至少过去10年没有大起大落,那你才能用历史平均市盈率去衡量它的估值高低,因为业绩稳定增长的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增速会跟过去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