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如何估值:从万科格力看企业内在价值的不确定性

拾荒网 基本面 410 0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2016年最值得关注股市事件的就是万科和格力了,这两只股票都曾经深受投资者的青睐,也确实不负众望。1991年上市以来,万科股价涨了近340倍,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电器股价涨了近140倍。虽然,正常经营情况下,这两个公司目前都已经进入了价值创造的中后期,不会再出现曾经的高成长,但在低估值的常态下,依然有可以继续长期持有的逻辑。但是,当前发生的事件使得两个公司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了。
 
  先说万科。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好似一部大片,剧情曲折婉转,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分散的股权结构使万科成了唐僧肉,宝能、恒大,各路军阀都想分一杯羹。虽然公司股价在争夺中连创新高,时时涨停,但不可否认,公司的基本面变差了。7月19日,万科发布了一份《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其中提到“钜盛华及其所谓一致行动人单方面宣称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强硬声明反对万科发行股份引入深圳地铁预案,贸然提出罢免万科全部董事、非职工代表监事,否决万科2015年度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和年度报告,对万科的正常经营、业务发展造成非常不利影响。客户开始观望甚至退房,合作伙伴提出解约,猎头公司开始挖角,国际评级机构拟调低信用评级,投行纷纷下调目标股价”.可见,股权争夺战中,管理层很难全身心聚焦在业务上。如果未来发生管理层集体出走的事件,不能说新的管理层一定比现在的差,但可以说有很大概率要变差。总之,万科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没有人知道它的未来会如何。
 
  再谈格力。格力和董明珠,曾经是投资者崇拜的对象,业务专注,管理层能干,对股东很好。但就在近日格力在账上有千亿现金的情况下宣布向对方股东低价增发收购新能源汽车企业珠海银隆,其中董明珠个人参股不少时,一夜之间,格力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连曾经长期持有格力多年的死忠粉,也纷纷倒戈,号召投反对票。投资者前后态度变化,堪称冰火两重天。不得不承认,格力这两年变得有些让人看不懂了。从进军手机红海就看出一些端倪,不得不说董明珠对手机的理解非常肤浅,比如“三年不用换”、“摔不坏”、“格力手机世界第一”、“智能家居控制器”等言论让业内人士摸不着头脑,其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某些理解也同样肤浅,而新能源汽车竞争很激烈,一种小众的技术路线能否成功不得而知。如果说手机业务就算失败对公司也影响不大,毕竟体量很小,但新能源汽车就有些体量了。盲目自信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让人担忧,更让人担心的,是董明珠的一言堂(从一些访谈节目可以看到下属对她的恐惧有多大)是否给格力的未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总之,不能说给力未来一定要失败(将新能源做的风生水起也说不定,但这种概率很难评估),但可以说格力的未来不确定性变大了。
 
  如何看待上述的事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而很多投资者做不到客观,而是屁股决定脑袋。比如买了格力的投资者,容不得其他人说格力或董明珠的坏话,一些质疑格力的文章被骂的非常难听,要知道客观的投资者总是希望听到负面消息的。还有投资者,认为既然董明珠过去做出了很优秀的业绩,那么做手机、新能源汽车一定也是团队深思熟虑的,信任她就好了,难道我们这些小散户不自量力,还能比董明珠这些厉害的内部人看的更清楚吗?我认为这是缺乏独立思考、盲目信任权威的表现。有时候外部人依靠基本的常识,加上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身份,局外人的客观,可以比局中人看的更清楚。连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在一言堂、没人敢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都会犯严重的错误,难道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就一定永远不会犯严重的错误吗?连马云这样最优秀的商业战略家,也会推出和微信一模一样的来往,最终失败,只不过这种失败对他太小而已。作为局外人,没必要那么没自信;对于权威,也大可保持质疑,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对于类似万科、格力的事件,还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一是对公司分析的不可知论者。他们认为,既然曾经被认为很稳固、很确定的公司都有这么大变数,还分析公司干什么呢?未来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分析公司的人都是自高自大的人所为。正确的方法是持有指数基金,或大量分散的组合。
 
  二是盲目的长线持有者。他们认为,尽可能长线持有,哪怕流落到荒岛十年,也不用管。有个笑话是,买完股票,如果正好进监狱关上十年,出来后就可以财务自由了。
 
  以上两种论调,都没有理解企业内在价值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深度公司分析并不是要求我们能预测公司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事情,提前20年能预期到宝能举牌万科,这确实神仙也做不到的。只要求我们能大概看清楚正常情况下,三五年、七八年内公司大概率会如何。对内在价值的评估本质上是概率游戏,未来十年极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发生,但如果我们持有几只极高确定性的公司,胜算几乎是100%,如果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我们完全可以做出理性的反应。
 
  可以很极端地说,所有的公司都是要死掉的。就是说,公司最终倒闭的概率接近100%,毕竟百年企业是很少见的。马云给阿里巴巴定的目标是102年,也就是多比那些最优秀的百年企业活两年,我想这不是玩笑,而是作为眼光超级长远的人,马云知道百年企业是几乎不可能的。马云的言外之意也是,阿里也总会死掉的,只不过尽量多推迟一下。既然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死掉,是不是我们就退出股票市场了?显然不是,股价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反映,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是根据企业内在价值而不断变化的。在企业基本面变坏之前,会有大量的时间去考虑是否卖出,毕竟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的事情。就像万科、格力,过去10年、20年看对的人,比如刘元生等,都会有极高收益,而目前的关口,他完全可以决定卖出还是继续持有。
 
  所以,我们一开始要抱着荒岛十年的打算,做长远的规划,但真的被送到荒岛可能是件危险的事情。企业内在价值是变化着的,所以要时时评估、定期评估,不幸的是,频繁看股价的人要远远超过频繁看企业经营情况的人。
 
  
  「 拾荒网|10Huang.CN 」收集。

标签: 如何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