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永远是市场最活跃资金关注的重点对象。
除了普遍的高估值,第一轮开板的暴利之后,更经常会成为股票走牛的起点,换句话说,很多情况下若企业上市几年内股价没有起色,后期走牛的概率就很低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刚上市由于估值过高,介入风险的确太大,但上市第二年起,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次新股便开始脱离大盘走势,出现超额利益,此时也是投资次新股的最佳时机[害羞]
除了普遍的高估值,第一轮开板的暴利之后,更经常会成为股票走牛的起点,换句话说,很多情况下若企业上市几年内股价没有起色,后期走牛的概率就很低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刚上市由于估值过高,介入风险的确太大,但上市第二年起,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次新股便开始脱离大盘走势,出现超额利益,此时也是投资次新股的最佳时机[害羞]
为何从次新股容易挖掘出未来的大牛股,薄伊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 业绩更容易出现高速增长。
这点应该是出现牛股最重要的因素。企业为何要上市?除了一部分单纯为了圈钱套现的大股东外,大部分上市公司企业还是有雄心壮志的。企业上市目的,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上市属于股权融资、直接融资,与向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相比,获得融入的资金期限长、无利息、速度快,可以有效地降低财务杠杆。而IPO融资的作用,多为进行各类项目的建设从而有效地释放产能。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上市一年后,IPO募投项目达产,企业营收利润开始快速增长,股价也开始扶摇而上便显得顺理成章。
2. 更注重市值管理产融结合。
新上市企业管理层往往更年轻,更懂得资本运作。又回到第一点的问题,在IPO筹集到第一桶金后,企业上市的意义就结束了?当然不是,企业只要还在这个市场中,就可以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多次融资。与过去相比,最近新上市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非常清楚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除了获得资金外,上市可以提高企业公信力和知名度,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规则并购重组,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获得产业二次腾飞的机会。通过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才能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为自身利益更在意股价高低。
一般企业刚上市后,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都有1-3年的限售期,在这期间若股价跌跌不休,无论对哪一方都没有丝毫好处。而介于国家的政策的约束力,很多大股东又会追加不减持股票的承诺,更不必说上市后再次增发融资的限售股约束条件以及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从这个角度考虑,新上市企业往往更倾向把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是直接套现(若单纯想套现选择被并购要容易实现得多),因此大股东不断新增股本(吸纳资金),高管核心员工勠力同心(创造业绩),自然更希望公司的股价节节高升,这就像几十年的老房子没人在意价格波动,而刚买的不久新房若降价则业主要去售楼处争执是一个道理。
原理就说到这,再用一个实例去阐述吧[笑]
图中为2014年1月上市的新股溢多利,图中三段区域分为是2014年、2015年、2016年(三段区域大小不一是因为前两年停牌时间较长)。公司上市后便开始了诸多资本运作,先后并购了新合新、鸿鹰生物科技、龙腾生物科技的大部分股权,同时进行了年产20,000吨酶制剂二期工程、甾体激素GMP 建设、酶制剂生产基地技改等项目运营,无论是外延还是内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司净利润由2014年全年5500万,提升到2015年全年7200万,再到2016年前三季度完成近7000万;营收更是在此期间发生了成倍得增长,显示出较强的成长力。2017年1月,大量限售股面临解禁,公司于2016年半年报推出10转20派1元的高送转方案,极其符合A股市场炒作概念,股价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若以新股发行价计算,目前股价已是其6倍;若以2015年股灾2.0的低点计算,目前股价也是其4倍。在短短的不到三年间,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彻底脱离了大盘的弱势状态,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穿越牛熊。无论后期股价会回落多少,估计永远都难以再次触碰2015年股灾2.0的那个低点,此企业股价的经典走牛的案例值得好好研究[害羞]
「拾荒 网|10Huang.CN」精诚收集
标签: 如何选股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方法技巧仅供参考!拾荒网10Huang.CN,财富在手十指紧握!与努力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