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
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支持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当然每天大量的分析报告并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仅仅是了解而已。对一些目前不具备买入条件的个股,应该把其存档,一旦跟踪一段时间,技术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时再拿出来仔细阅读,可能更有价值。
每天看大量的投资分析报告并不是仅仅为了做短线。俺的经验是立足于中线选股,短线波段操作。中线选股的前提是看大量政策性的、宏观面的基本分析报告以及行业的前景及相关数据分析。这样一旦决定买入,就可以任凭大盘涨跌或者暂时的浅套都能淡然处置,这种持股的信心不是来自于什么庄家内幕消息,而是来自于对个股未来前景分析的胸有成竹。因此对每天大量的报告进行分类归档、跟踪就非常重要了。
基本面是一项极有趣的分析,分析正确时,那样的乐趣快感教人难忘。正确的基本面分析是一项强而有力的工具,但如果错误的使用,后果会让人失望且无法接受“怎样会这样“。以下这几点,是大部份基本分析者容易犯的错误:
1、将基本面资料当做时效性的判断工具,一项分析的反应可能在3天后,也可能在3年后才出现,我们常会因为突然做出一个分析就认为是一个重大发现,急忙于市场建立部位,期待股价照我的分析而走,但市场反应出此消息或结果的时间,很难抓。将我们“瞬间发现“当做股价“此时该涨或该跌的依据“其实是很荒谬的。
2、由真空角度看待基本面资料,换句话说,“利空消息到某个价位将不再是利空“,所以基本面本身应该是没有所谓利多或利空,而是相对于“价位“而言,才有利多或利空存在。
3、设定价格不可能低于实质价格,“实质价格未必是一个有力而有效的支撑“,有人就是不信邪,因为常常它还是会产生作用,过一段时间,股价常会回到“合理价位“,但记住,支撑不一定会发生在此时此刻,似乎还有其它因素我们会忽略了。同样的,主力拥有某档股票的成本,绝对有可能会跌破,主力虽有大量的股票,股价没有百分之百必涨的那种事,主力也会赔钱。每次空头走势就会有人开始盘算主力的持股成本,认为此成本不会跌破,我认为不如将这个时间拿来算算自己的盈亏吧,“趋势不会因为你拉了一个伙伴而反转”。
“我的电脑里现在有1300份研究报告,每天整理报告需要15分钟,看报告需要至少一个小时,往往刚看完概要,回头一瞧股价已经起来了”,某券商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连我们都这样,一般的投资者又怎么看得过来啊!”一位网名corner 的投资者在留帖时写到,“体会颇深,报告只看了一个题目或者简介,这边价格就已经上去了,还是比别人慢了半拍,有时候真是不到半天功夫”。
除了内容庞大难以及时消化外,目前的研究报告还存在诸多客观的弊端。
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机构们可以通过花钱或者分仓的形式获得第一手的权威报告,但对于众多中小投资者而言,目前却无较好的途径获得。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某小股民便曾向记者抱怨,“往往是听说某机构推出了研究报告,但我们却难以看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票往上涨。”
其次是存在短期哄抬股价的可能。据了解,目前有些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在时间上有个先后问题,即依照客户的重要程度依次发放报告,因此一份有份量报告的出台,将会在不同投资者中产生一定的时滞。如果首先获得报告的机构先行抢货的话,后面得到报告的机构就不得不在相对高位买入,从而导致哄抬股价现象的出现。
当报告的权威性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而报告中如果含有虚假成分,也必然会对机构的操作产生较大风险。“许多研究员对相关行业的跟踪研究长达八、九年之久,和上市公司之间保持着非常好的人脉关系,如果他们想造假,确实难以控制”,国泰君安研究所副所长谢建军博士表示。他同时强调,“由于我们一直强调研究的独立性,不论是对于熟识的上市公司还是相对陌生的上市公司,研究员的分析结论都会力求客观、公正。”
此外,国内众多研究机构目前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如何兼顾研究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近几年和客户共同成长,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是也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满足客户日益增长需求的问题。目前随着基金数量大扩容、保险公司直接入市和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客户数量越来越多,对研究报告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满足数量需求的同时,仍然保证研究报告的高水平就成为一个问题。
二是国内研究机构研究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以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取胜的竞争格局还没有形成,这就需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研究机构有不同的市场定位。
三是如何应对国际大行研究势力对国内市场的渗透。“一些获准进入国内A股市场的QFII,都在充实研究队伍,境内研究机构与之相比,在研究工具的使用以及在全球视野下对投资的理解上还存在差距”,谢建军表示,“这就需要我们拓宽研究视野,更多地重视定量研究,例如一些估值模型的应用。”
研究报告具备如此大的威力,研究员作为无冕之王,必然创造一个腐败滋生的肥沃土壤。如何在此环境下洁身自好、秉持原则,对研究机构和名牌研究员是一个考验。已故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前董事长庄东辰博士,早在2001年就提出“绿色咨询”的研究服务理念,带领申万研究所坚持走独立的市场化之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有效、恰当的研究咨询信息。“绿色咨询”,代表了独立客观的立场,代表了专业的信任,代表了投资人的“阳光利润”。绿色咨询还有一层涵义,就是不提供冗余的信息,不追求长篇大论的无用文章。所有报告,基于必需、简练、有效的原则,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给投资者。
我是一个麻将高手,在没有串通舞弊的情况下,我知道这是一个有关概率的游戏。股市,就像参与人数无限多的麻将,它的不确定性更吸引我。我一直在寻找股市中游戏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却在不断的变化。那是因为规则背后是人的心理,而这实在是天下最变化莫测的事物。
索罗斯说过,要是数学家能计算出每个交易对象的价值,那么数学家都是百万富翁了。可悲的是,现在,中国国内投资行业顶礼膜拜的样式统一、排版精美、运用各种估值方法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不仅想做一个数学家,更想成为公司的财务总监,他们总是喜欢去预测上市公司的每一个财务数据。而这种标准研究报告有着致命的逻辑缺陷。
首先,标准研究报告要求撰写报告的研究员有一个2-3年的盈利预测。盈利预测,让我这个财务出身的人感到敬畏的字眼(我曾经负责公司内部的盈利预测。当我能不受任何限制的取得预测所需要的任何数据的时候,盈利预测都像一个飞镖游戏,投中靶心的概率微乎其微)。其实,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都不知道今年的业绩到底是出0.75元/股还是0.80元/股,一个只是听董秘毫不耐烦地回答问题的研究员能预测上市公司2-3年的准确业绩吗?调节利润有太多太多的手段与方法,实在不需要一一指出。一个销售超过百亿的公司,毛利率0.5%的变动,利润总额就是5000万元的差距。对于这,我们能说上市公司偏差0.5%的毛利率不符合实际情况,隐藏了利润吗?预付实际尚未发生的1亿元的广告费,而使当年利润减少1亿元,你能说这1亿元不应该支出吗?我们能判断存货已经不存在了,而是隐藏已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上问题,答案统统都是“不”。
其次,是在准确的盈利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精确的估值模型得出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钱。这就更给研究报告以令人肃然起敬的科学模样了。当估值方法在中华大地大行其道的时候,就是FTC(英国的一个金融培训机构)在中国大赚其钱的时候了。不知道有多少家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花3万元/天的价格聘请讲着英文的投资大师来传授估值模型了。这个价格还包括了对花费一半的时间的中文翻译的费用。我相信,在四处巡讲之后,翻译也能讲的跟这位大师一样的好。若他的估值方法真的很管用,他早在华尔街叱诧风云去了,还用赚口水钱么?如果模型能够管用,美联储需要的是一个输入CPI、PPI、失业率就能计算出来利率应该是多少的模型,华尔街也不用费力地像对情人一样痴迷地去捕捉格林斯潘的一句话、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的微妙含义了。
如果说,上面两点是关于技术和投资艺术的矛盾,那么最后做出的投资建议就是毫无逻辑牵强附会。我研究过,大多数研究机构的报告都是根据预期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与大盘相比较做出的。比如,某研究机构“买入”评级的标准是6个月内,该股票与大盘相比上涨15%以上。估值模型有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两种。绝对估值,例如现金流量贴现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给出的是一个绝对值表示的股票价值。没有与任何大盘预测发生联系的过程,它怎么能得出与大盘相比较的结论呢?再说相对估值模型,比若最简单适用的当属P/E估值方法,它是用该股票根据盈利预测得出的P/E值与可比公司的P/E值相比较得出的相对价值高低的结论。它的作用最多用来判断这个公司的股票与同类公司相比是便宜还是昂贵,但跟大盘还相去甚远。研究员怎么能得出符合评级标准的结论呢?
研究报告只是一场游戏的道具,游戏的道具是否需要逻辑性也许要依赖游戏的逻辑性。股市只是一场关于心理的游戏,逻辑不属于评价它的标准之一。预期、跟风追捧、崩溃、贪婪、恐惧,这些仅仅跟心理活动相关联的字样才是打开阿里巴巴大门的秘诀。巴菲特告诉我们,他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在众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众人贪婪的时候恐惧。
在《华尔街的瘾君子的自白》的书中,曾经是华尔街成功对冲基金经理的作者道出了游戏的真相。华尔街游戏的模式是,华尔街那些道貌岸然的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从上市公司获得业绩预测,而所有的业绩预测几乎都低于实际。然后,上市公司再重新发布他们新的业绩状况,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调高业绩预测,戏剧性的结果就出现了:以先前预期支撑的股价在新的业绩预测刺激下高涨。这是一个上市公司导演,而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倾情演出的经典名片。同时,这个名片随着华尔街如好莱坞般风靡全球。可悲的是,我们也不能幸免。拾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