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跌跌不休,试问底在何方?底部又是怎样形成的?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底部形态:
1. 1996年1月19日大盘见底512点。此前大盘从1994年9月13日的1052点经过14个月漫长的调整,下跌超过50%,个股更是跌得面目全非。这时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目标已经到位,大家预期新一轮经济增长即将展开,大盘在见底512点后展开了一波长达14个月的牛市,涨幅更是超过300%。此次见底前后的形态见图1。从此图可见,见底前出现抵抗性的阳量,阳量多,阴量少,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后在更多建仓性买盘的推动下出现放量上涨。
2. 1999年5月17日大盘见底1047点。此前大盘从1997年5月12日的1510点跌至1047点,下跌幅度为30%。随后在网络概念股的引领下爆发了著名的5.19行情,展开了一波长达两年的牛市,一直涨到2001年6月的2245点,涨幅超过100%。此次见底前后的形态见图2。从此图可见,见底前也出现了抵抗性的阳量,阳量多,阴量少,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随后更多场外资金进场推动大盘放量上涨。
3. 2003年11月13日大盘见底1307点。此前大盘下跌幅度超过40%,时间长达两年半。这时市场人气低迷,随后国有股减持叫停,基金投资法出台,大盘出现一波上涨35%的反弹,此次见底前后的形态见图3。从此图可见,见底前也出现了抵抗性的阳量,阳量多,阴量少,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后在更多建仓性买盘的推动下出现放量上涨。
4. 2005年6月6日大盘见底998点。此前大盘下跌幅度超过40%,时间长达一年半。随后国家开始进行股改,出现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一直到2007年10月16日见顶6124点。此次见底前后的形态见图4。从此图可见,见底前也出现了抵抗性的阳量,阳量多,阴量少,有先知先觉的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后在更多建仓性买盘的推动下出现放量上涨。
图4. 2005年6月6日见底998点。
5. 2008年10月28日大盘见底1664点。此前大盘经过一年时间的惨烈下跌,下跌幅度超过65%。随后国家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大盘出现一波强劲反弹,到2009年8月4日见顶3478点,涨幅超过100%。此次见底前后的形态见图5。从此图可见,见底前也出现了抵抗性的阳量,阳量多,阴量少,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大盘开始走平,后在更多建仓性买盘的推动下出现放量上涨。
6. 2010年7月2日大盘见底2319点。此前大盘下跌幅度超过30%。随后因为美国推出QE2,大盘又出现一波反弹,到2010年11月11日见顶3186点,涨幅超过35%。此次见底前后的形态见图6。从此图可见,见底前也出现了抵抗性的阳量,阳量多,阴量少,主力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后在更多建仓性买盘的推动下出现放量上涨。
总结一下六次大盘见底的特征如下:
- 见底前经过大幅下跌,幅度在30%以上,时间在11个月以上。
- 见底前后首先出现抵抗性阳量,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试探性建仓,随后场外主力资金大规模进场。
- 底部伴随着重大政策性利好。
- 36日均线开始拐头上行。
结论:大盘的底是资金买出来的,此时言底,谬之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