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题材可以分好几类:
一是传统性题材。比如高转送、填权、重组、摘帽、年报预增等,这些老股民都是知道的。
二是突发性题材。典型的就是军工,每当风云突变时,军工就起飞。
三是跟风性题材。比如美国什么新技术出来了,国内什么重大技术取得突破了,也会炒炒。
四是周期性题材。比如一些行业的价格,跌到一定时候就会涨一涨。很多老股民喜欢的炒资源就是这个。
五是政治性题材。这个不多说,十8大、三沙等。
六是政策性题材。经常会有各级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基本上不同程度都要炒一炒的。
当然,上述题材分类也未必科学,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再细分出更多的题材类别。
在这6种题材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难以判断和把握的当属政策性题材,因为这光靠股市经验是做不到的。因为政策出台的背景不同,力度自然不一样。比如,有的政策是正向扶持类的,像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就会持久一些;而有的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为了救火,像光伏太阳能政策,为何好几次都是一日游呢,因为光伏本身存在重复建设、技术路线之争、两头在外等需要改进的问题,国家出台政策纯属救它,目的是不让整个行业在寒冬中死去,从而带来失业等问题,并不是这个行业有多好、多有前途。
如何判断某项政策是否属于大题材,换句话说,是否会大炒特炒持续地炒?我有个很简单的衡量标准,那就是看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三个层面是否都有积极性,从而上下左右形成共振与合力。这好比炒题材时最好能与大盘形成共振,容易出连板。
拿2012年的政策性题材炒作为例进行分析。
比如,金改为什么是个大题材。因为当时的背景是全国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国家看不下去,地方政府很着急,全国的中小企业和人民百姓对金融系统管制和作风诟病连连,要求改革的呼声很一致。这时候,国家说要进行金融改革,那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相当高,企业更是非常期盼。温州当时方案还没出台呢,全国其他地方就迫不及待地去学习取经。可以说,中央、地方和企业形成了最大的共振和合力了,这三者都有极高的积极性。中央有回应改革的呼声和解决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地方政府除了希望保全企业的同时,从中央抢回一部分金融事权;企业更是希望贷款利率不要这么高,手续不要这么麻烦。你们说,这种题材能不大炒特炒吗?
再比如,页岩气为什么是个大题材。这个政策的背景是全球特别是中国的能源危机所致,中国又有幸是页岩气储量大国,中央希望借此摆脱对外能源依附。而地方政府更是积极,因为它们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在土地财政不可维续的今天,希望通过页岩气开发带来新的财源。企业也有积极性啊,大企业希望第一时间抢先圈地进入页岩气领域,传统油气行业的中小企业也希望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占到先机。所以,中央、地方和企业也形成了共振与合力。你们说,这种题材能不大炒特炒吗?
还比如,城镇化为什么是个大题材。我们还是先从背景说开,那就是国内投资下降、出口减速、消费乏力,经济需要新的火车头和发动机。于是,中央就选择了城镇化,把它当作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引擎。地方政府也高兴啊,既然你们中央说要城镇化了,那正好,我这土地批文、重大工程也可以大上特上了,投资方向有了,GDP也上来了,政绩自然就出来了。企业更是高兴啊,特别房地产、基础设施等行业,终于国家开口了,行业的冬天即将过去,准备战斗吧。这不也是中央、地方和企业形成了共振和合力了吗。你们说,这种题材能不大炒特炒吗?
反之,如果一项政策只是中央在号召,或者地方政府在推动,或者仅仅是企业有要求,这是没有共振的,表现在股市上就不可能大炒特炒,既然政策出台了,也顶多炒上三两天甚至是一日游。
从这个角度讲,改革一定要炒的,而且可炒的东西很多,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信号,我们都很期待。
「拾荒网|10Huang.CN」你的炒股学习网
标签: 炒作规律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方法技巧仅供参考!拾荒网10Huang.CN,财富在手十指紧握!与努力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