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转型研究和探讨(三)——战略

拾荒网 涨停板 2.7K+ 0
接着上一篇帖子《超短转型研究和探讨(二)——波段》的第二部分,主要回溯了一下11月的行情,找了找波段运行的规律,发现他们是共振走起来的。但是这仅仅只是走出来回看才知道的,也仅仅总结了一个共振和联想的模式。但是站在当下其实会发现很多问题:1)单就共振来看,超短和波段都是共振出来的,共振才能把行情做大,所以这并非波段独有的;2)什么阶段的共振最可能共振出行情?像12月的水平震荡区间也有很多共振,比如大数据的,区块链的等等,这些共振都没走出大行情;3)哪些共振是共振不起来的?比如白马,芯片在12月也有共振。以上这些问题在上一篇帖子中并没有谈到,但是也没意识到,只是简单地总结了一下现象。最近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部分《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觉得把炒股的问题提到战略的高度,似乎能看的更加清晰。


战略问题:

如果要谈战略,首先得谈战略分析需要分析哪些问题,其实还是上一篇帖子的四个问题:时机、主流、龙头、买卖模式。这四个部分组成了股市战略分析上的一全局,而上一篇帖子的第二部分仅仅只是买卖模式的一全局。战略分析首要明白的就是市场是发展的,这也就规定了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不一样的,试图找出一劳永逸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其次战略分析的要点一是级别观:局部是隶属于全局的。也就是局部被全局压制,一般看到某个个股的高位下跌引发大盘奔溃,并不是因为这个个股的走势导致大盘奔溃,虽然你事后看可能是和大盘共振的,但是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个个股是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从而就可以区分不是每个个股的高位下跌都是会把大盘带奔溃的,有的时候反而是更好的买点。研究龙头战法就是为了让我们看清主流大局;要点二是当下情境的完全分类讨论:想赚钱必须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的越准确就越能赚钱。批判不要预测市场的是批判不能站在当下孤立地像占卜师那样预测未来的点位。正确的预测必定建立在当下情境的分类讨论下,并把分析工具组合,观察哪一个更加能接近真相然后做成相应的行动。

当下市场的规律和分析要素:

一、大盘(时机)和个股的关系:

研究大盘的主要原因是大盘是由市场上的个股组成的,是市场的综合体现。也是高级别的。远的不说就11月这波杀跌行情下,大部分个股是受到大盘压制的,反之亦然。个股仅仅是大盘的一个局部,所以是隶属于大盘的。所以把大盘研究放在战略指导的最高位置。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1.大盘三要素:大盘是由个股组成,大盘在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的作用要明显大于水平震荡趋势。三者来回循环。

2.大盘上涨趋势的规律:是主流机会不断的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大盘上涨直到止涨为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去研究是什么可以成为主流;有的时候指数的上涨并不是主流机会造成的,而是已经共振杀跌过的主流出现的反弹,像这种反弹一般不会造成指数的连续上行,它更可能再次筑顶。

3.大盘下跌趋势的规律:主流机会出现了共振杀跌从而带动大盘不断下跌直到止跌为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来共振杀跌;有的时候指数的下跌不是主流共振杀跌造成的,这个杀跌的结构是松散的,比如7/17的杀跌,这种情况一般不会造成连续的杀跌,更可能筑底。

4.上涨和下跌的延伸的规律:不过有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特例就是延伸浪,也就是主流先下跌,后来反弹,反弹的力度很大,达到了反转的力度,比如7/18-7/19的方大碳素。这里其实有点难判断。主要是从反弹到反转,如果判断错误则可能在反弹的顶部买入从而买在了高位。结合方大炭素的延伸浪,主要从几个方面参考:1)龙头没有跌很多,从技术面上是30分钟级别震荡,从时间上来看,记忆还是存在;2)跟随龙头上涨出现上涨潮,跟风数量要多;3)龙头最好创新高,迟一点更确定。除了上升的延伸浪,同样也有下跌的延伸浪,原理是一样的。

5.大盘水平震荡区间的规律:不断有新的机会出现,但是都没有做大做强形成主流机会。所以这也是技术图形上眼看要突破又被压制回去的原因。比如11月底的西部建设,12月中的药石科技,两者仅仅是把情绪恢复。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涨起来的有没有规模性至关重要,规模决定了力度,没有规模那么也涨不起来。主流机会共振杀跌完的直接出现一个新的东西走起来的比如中科信息,当时大盘日线图上仅仅调整了几天,所以需要结合涨起来的规模和力度。

6.大盘的量能的规律:单一的看每天的放量缩量并没有参考价值。大盘的量能参考价值在于当下和过去主流机会出现阶段的量能进行比较,尤其是近期的比较(不能太远,比如2007年,当时牛市的时候大盘的成交量只有1000亿左右甚至不到,这没有可比性)。量能的阶段在主线时期具有明显的特征,就是量能的持续飙升,主线阶段有较好的赚钱效应所以带来更多的资金。所以主要拿过去和当下的量能水平比较这几个方面:1)主线阶段前期量能水平;2)主线阶段的量能水平;3)主线高潮时期,奔溃前的量能水平。比较这几个特点有助于确定主流机会和其上涨的力度。

7.监管的规律:对于证监会的监管应该分别对待。其一:在市场主流题材不断创新高位,高潮的时候,证监会的监管需要重视,那时候由于市场热度空前高涨,导致非理性的高估,当下监管出来的目的主要是为市场降温,不过市场可能不理睬zjh,直到监管的药越下越重,例如2015年牛市的时候zjh开始查配资直接导致崩盘,或者11月白马的茅台的喊话或者次新江丰电子的特停,都直接导致获利盘的兑出,行情的奔溃;其二:当市场在底部的时候,监管层的监管应该区别对待,因为市场的涨跌是循环的,从跌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想着什么东西可能会涨起来出来止住大盘的跌势(除非经济的大环境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有情绪刺激市场让市场恢复起来,情绪恢复后,市场才能向上走出行情。这个时候对于zjh的监管应该弱化他的作用,因为让市场恢复炒作上行是大级别的,不然市场就是继续创新低,越跌越惨。这次12/12的打击题材的消息包括高送转,雄安,次新都在打击的范围内。几乎对所有题材都打击了。不过在这个量能下,市场又一次选择次新,因为需要有一个东西炒作,并且次新跌的最惨也最好拉,所以资金选了个在所有题材里相对好拉的,主要还是市场在没有出现外部更大的下跌压力的压制下,必然有反弹的需求,在反弹的需求下什么起来就是什么,和次新和雄安和审美疲劳这些东西没有直接的关系。

8.市场外部环境的规律:简单讲起来就是宏观分析下,经济有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例如熊市的征兆出现,如果没有那就没有。还有就是美国股市有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导致他们的市场奔溃。全球的股市的走势同样符合龙头战法,美股作为龙头,中日欧跟随。龙头补跌必然影响小弟。这两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并且是非常大的级别,所以无需要太过在意,只要简单把握就好,注意中国经济发展的喉舌们的讲话和报告大概就能把握了。

9.大盘的分析和预测:有了以上这些分析部件后,再去分析大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变得很有用了。在我看来各类技术分析,无论是传统技术分析或者量化分析,都大同小异。它们主要分析筑顶,筑底,突破阶段。这些分析主要用于解释过去的价格走势,但是站在当下,你面临的是未来应该怎么走。这个时候就需要去仔细分类,分类讨论当下的情境和预判未来的可能性,因为未来并不会简单重复过去,市场是发展的。在你的分类下运用你觉得具有决定性的模型,这才有意义。而不是随便看到一个形态,或者纯粹根据一个量化数据就来应用了。比如,现在是一个突破,突破就面临真突破和假突破,如果你不了解突破时的内在表现,比如一个假突破很可能创新高然后你买进了,一个真突破走出来反而在模型上显示是要做空的,那这种分析就可能脱离了当下。其实一切分析都是用于预测未来,你观察到的东西都是客观的,只有你自己的头脑是主观的,你要做的就是把客观的东西按逻辑组合起来。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导致组合方式的多样性,这也导致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成为名将,有的只能是名将的手下败将,失败了并不是什么方法不好,而是主观组合上面出了差错,远离了主流;这里说的预测并不是站在一个点下,预测下一个时间点下的价格达到多少,这是没有意义的,也是需要批判的。预测的精髓就在于点到点之间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只给结论。(注:这里有个猜想就是股指期货的主升段或者主跌段或许可用以上方法来发现)思维模型如下图:

标签: 打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