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系游资的终极领悟(读此篇文章内力至少增加十年)

拾荒网 涨停板 4.8K+
第一章 作手中的赢家们
 
市场里只有两种人——输家和赢家,尤其在“拿出钱袋子,按住赌桌子”的中国股市。纵观20多年A股风云,他们是市场交易派中少数的大腕赢家。
 
代表人物有章建平、徐翔、叶庆均、吴鸣霄、许晓、邱宝裕、沈昌宇、马信琪、舒逸民、高凯、落升等,多为60后、70后,集中于上海、杭州、宁波、深圳、南京等地,各地营业部的分仓席位也较为普遍,仿佛资本市场的游牧民族,彪悍、敏锐、好战、爆发力强,具备一定的市场风向标意义,即使有了转型的资本,依旧是与市场紧密融合的交易主导型的一股中坚力量。
 
他们起步较早,90年代就开始了,大都享受过“519行情”的豪迈。在那个蛮荒的年代,意味着拥有比别人多一点的悟性、意志及专业性的时候,就能获得相对的比较优势。
 
在那个时代,炒股是新鲜事物,对于大部分股民来说,炒股是一门副业,但对于刚起步的职业炒手来说,他们在进入市场的那一刻,就已经把炒股当成一门职业了。失败过,经常“坐过山车”,但意志及悟性很快让他们摆脱困境,他们终于找到一些方法,就是现在大部分人孜孜寻求的“圣杯”,但是所谓的技术,在那个时代,可以让你大把赚钱,但是到如今这个时代,靠那些技术甚至并不能让你在市场中活下来。交易是博弈,比的是比较优势,而所谓的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们靠着自己的悟性、意志及偏执,获得了比较优势,生存下来并且有所积累。
 
经历过网络科技梦比天高、登峰造极“无股不庄”的年代之后,接下来,熊出没了,张开血盆大嘴,顿时血流成河。国家的意志,让这头熊无比的凶残,不仅是普通的散户,就是市场的巨人,也纷纷倒下。在“德隆系”这个强壮无比的巨人倒下之前,已有更多的市场巨人早已奄奄一息。
 
2001到2005年的这波大熊市,对多数市场参与者是个灾难,但对素质过硬的职业炒手来说,却是时代送给他们的礼物。当时炒手们不是市场的主导者,不用被动承担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其借助信息资源的短平快模式也可以相对规避市场风险,巨人的倒下,或者奄奄一息,给了他们一个没有对手的成长舞台。
 
从熊开始,到熊走开,市场给了他们足够的训练时间。在那个血流成河的阶段,市场巨人的力量越来越弱,但是,炒手们的实力却在发酵,并且随着实力的增长,在那个暗淡的年景,更显得他们耀眼夺目,“涨停敢死队”的名号也在那时打响。他们传承着市场炒作的逻辑,继承了短线投机的衣钵,与市场融合的越来越好,更宽阔的融资渠道、更强大的信息资源,纷至沓来——只欠东风,不久,时代又一次向他们招手。
 
天时,地利,人和,草莽英雄们大张旗鼓的时代终于来临了,8位数,9位数……06、07年大牛市进程中,彼此的力量越来越强,市场号召力就越来越大,更多的聪明人加入进来,追随者与粉丝队伍的扩大,使市场共鸣度更强。英雄在刚刚跨出第一步的时候,没有谁能够预料到他未来的十年是怎么样。英雄,更多的英雄,是他们顺应了时代的洪流,或者说,时代成就了他们,形成了机构游资两分天下的格局。
 
游资的炒作在2009年、2010年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物联网、海南国际岛、流感细菌、稀土永磁、锂电池、云计算、水利高铁等等,热点中的焦点层出不穷,打造出新大陆、罗顿发展、莱茵生物、联环药业、广晟有色、中科三环、太原刚玉、成飞集成、浪潮信息、三峡水利、晋亿实业等龙头明星。
 
尝试发动,市场不认可,迅速撤离,市场认可,加码呼应——待时、顺势、借势、造势——强势集中。龙头带动跟风,狂打龙二龙三强化龙头,甚至塑造新的龙一反复操作(比如2010年的000795本来是个小三,后来超过了000970),保持板块热度与趋势,有效应对监管特停,小资金为大资金造势,资金有序撤退。
 
直到目前这样的极端熊市环境下,每一个零星的市场热点背后都有游资的身影,只是这股共鸣的合力经常昙花一现,缺乏持续性。资本的逐利性迫使他们将更大的战场腾挪到股指期货的角逐上去了。
 

标签: 宁波游资 涨停板战法 打板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