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7月12日开始跟踪连板股涨停数据,至今初步总结出了以下5个加分项,拥有越多这些加分项的首板股,越容易晋升为两连板股。
加分项1:首板股所属板块为当天热点板块。
虽然妖股中不乏个股行情,但事后看两连板股的数据,还是当天热点板块的活跃股居多。这年头,有组织的团伙就比没有组织的独行侠混得好。
究其原因,独行侠要想继续涨停只能靠自己强拉,而团伙的兄弟们之间是可以借力的,龙一封上涨停,龙二龙三稍一用力就能跟着涨停,因为市场就认这种联动效应。
加分项2:首板股是当天热点板块的领涨龙头。
这个好理解,虽然前一天大家都首板涨停了,但带头涨停的显然后劲要比跟风涨停的更足,也就更容易继续涨停。所以论后劲,龙一强于龙二,龙二强于龙三,以此类推。
加分项3:首板股在当天涨停前一段时间曾持续缩量,涨停当天放量。
持续缩量,尤其是跌到低位的持续缩量,代表该卖的差不多都卖了,此时如果有人抢着买,就容易把股价推起来。
加分项4:首板股在当天涨停前一段时间曾有过涨停。
这是个被大众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在观察连板股时发现,在其正式启动连板之前的1-2个月时间内,总会有1-2次短暂的涨停,虽然昙花一现,却是不久后爆发连板的神秘征兆,就像大地震前会有流星划过长空一样神秘。
包括现在的当红妖股德新交运,也没能成为特例,在8月20日正式启动连板的前一个月内曾先后两次涨停过。
为什么会有这种神秘征兆呢?我觉得可以将其视为连板股正式起跑前的热身。
就像德新交运,7月27日涨停逼出了最后一拨抛盘,8月9日再次涨停筑底成功,正因为有了这两次充分的热身,才有了8月20日之后百米破纪录的好成绩。
与之相似的是波浪理论,为什么在牛市第3浪主升浪之前总要有个不起眼的第1浪上涨呢?因为需要热身,有了第1浪的热身,市场对于此前熊市的心理预期才会发生变化,于是不再逢涨就抛了,持股变得越来越有耐心,所以牛市第3浪才能涨得更高更远。
加分项5:首板股在次日开盘后量比明显放大,虚拟成交量达到天量水平。
前四个加分项说的都是在当天收盘后的首板股中如何选股,这是静态选股,我们还要考虑动态选股的问题,也就是在第二天盘中如何选股。
事后看7月12日以来的连板股涨停数据,在起初的前两板绝大多数都是在上午封上涨停板的,尤其是上午10点半以前,也就是早上开盘后1个小时内。
这个道理与前面说的加分项2相同,越早封涨停,预示着后劲越足。
所以,我们酝酿捕捉首板股在次日的第二板时就要考虑尽早出手,最佳出手时间就在上午10点半之前,晚了的话,该涨停的估计都涨停了。
这就要求我们格外重视早上开盘后一段时间的走势,首板股开盘后量比越大越有可能涨停,最好其虚拟成交量达到历史天量水平。
另外,首板股如果缩量低开下行,在同期没有利空或股指没大跌的情况下就存在疑问,因为正常情况下首板股理应次日放量高开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