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审视看指数是否朝着预期方向,否则不要格局
上次格局专栏第三条提到,见题材和个股正反馈时再谈格局,其实,指数的道理也同样如此。
经过前面预判,已经明确指数的位置和想象力,也找到了和指数共振的题材,准备做好格局。
上面这些格局种种,都是基于未来走势符合预期的情况,认为他涨,结果他真的涨了,有没有想到如果预期相反怎么办?
审视看指数是否朝着预期方向,一旦预期相左必然要进行修正,否则越格局越回撤越吃亏。
看个经典案例。
如,20年7月证券,当时预期指数连续上涨走牛市,后来不幸指数下跌而且是大跌,下图一圆圈,光大证券跟着跌了;拉长周期看,浙商证券也跌了,而后期指数可是震荡新高来着。
如果当时根据指数来格局证券,那么当指数暴跌改变之前的预期时,对光大证券的逻辑同样需要重新审视,是不是朝着反向走了?
这里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指数下跌,主线跟着下跌,那么是不是指数反弹,主线慢慢也会反弹?
千万不要这么想,要明确一件事,指数可以是单一板块的参考,但板块绝不是指数的唯一参考,否则就就没有二八行情的说法了。
例如上面的指数朝着相反方向走,后期指数可能会继续涨回去,但未必是当时之前的共振题材,一旦风口不对,要及时纠错勿要硬格局。
实际上,上证指数20年7月见高点后,21年初已经重新创了新高,但创新高这段时间,对指数贡献的是光伏、汽车、军工,行业龙头等,之前的证券已经回不到巅峰了,再也没回去。
指数抛弃证券,又和证券无关,只是因为出现了比证券更好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