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题材里的常青树——次新股怎么操作?次新股的涨停首板、二板操作技巧(图解)

拾荒网 涨停板 8.2K+

(2)次新股二板:

根据二板的不同形式,也对应着不同参与的方式。

模式一:二板是一字板

举例说明:

2017年8月21日的纵横通信,2017年5月25日杭州园林

这两支股票,首板是个T字板,第二天直接被资金顶了一字。这种第三天虽然大概率赚钱,但对散户来说没有太多交易机会。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当时资金对整个新开次新环境有比较好的认可,做为参与者应该重点关注其他换手股的交易机会,比如纵横通信时期的中科信息,澄天伟业;杭州园林时的寿仙谷。还有那种没有开过板,但有放量到10%的换手,第二天继续一字的。这里我没有当成二板股,因那种对散户来说更没多少交易价值(比如2017年9月22日的万马科技,2018年4月18日的彩讯股份)。

模式二:首板次日大幅高开(高开+7%以上)且秒板

举例说明:

2017年10月10B恒银,2017年8月22日澄天伟业此类次新股,当日大幅高开,一般都是高开+7%以上,竞价给人的感觉就是要抢帽子秒板。恒银金融属于秒板后直接缩量的,除非手快不然很难买到。但是注意此类股一般第三天都是高开后就回落坑人的,原因就是第二天太缩量,第三天要更强只能一字板开,但是因为没换手,一旦被砸就是巨面。

澄天伟业属于第二天高开秒板后,第三天又继续连板成功的。澄天伟业的成功在于当时中科信息和纵横通信的带动力,还有就是它的二板是个换手板。

小结:此类股高开秒板,竞价直接参与难度大,风险高。成功则第三天开盘即是卖点,难再接力;一旦失败,巨面一碗。对于这类股来说,更多的作为参照股,来体会当时市场对次新的情绪氛围。如一定要参与,一定要等到充分换手后,有炸板回封才可参与。

模式三:中等高开(+3%-+6%之间)的二板

举例说明:

2017年11月6日阿石创,2018年3月2日万兴科技阿石创首板是机构进场,次日高开+5%,连板成功。虽然是缩量板,但是因为首板有机构锁仓预期,所以二板依然是个好板,题材有靶材概念,符合当时的芯片延伸,逻辑正,而且是当时第一个二板。同时期,还有个字环数控二板失败,它的问题是:机构买入造成首板即是缩量,模仿阿石创的痕迹非常明显,二板再缩量就很容易失败了。创新成功,模仿者失败。

万兴科技是当初市场热点在独角兽概念,该股第一天是早盘板,第二天直接高开4.6%,之后换手拉板,一个超级换手放量烂板,但注意,它依旧是当时第一次二连板的次新独角兽概念,我们讲过对于一个次新,第一个走出来的“换手的二板"值博率很高。拾荒网专注短线涨停板打板技术技巧进阶。就可以参与,之后一步步走妖。

小结:此类股高开幅度适中,二板如果是放量的或者题材属性贴合当时市场的热点,,可以考虑打板为参与方式,一定要是日内板块的龙头品种(跟风或者模仿都不行)。

模式四:微低开~微高开(-2%-+2%之间)二板

这类股遇到的最多,从可参与性来说也最合适些。

举例说明:

小结下上述几支股票的形态:竞价开在这个位置(-2%-+26),一般说明这支股的首板都不是日内龙头或者是个烂板。资金当天开盘多处于观望。

这种走出来的二板也分两类。

一种是上午的二板,多是弱转强模式,比如贵州燃气,药石科技,嘉泽新能,华能水电等。分时上都会开盘后快速拉升,脱离集合价位,很强的在+5-+7位置盘整,稍弱的也会在红盘-+3位置盘整换手,并且这些拉升都是带量的。也就是快速完成换手,让昨日较低成本进去的获利出来。这种如果涨停,多是弱转强模式,可以考虑打板;或者预判涨停就会是板块龙头(它的二板要是板块第一个连板股),也可考虑低吸,低吸位可以是快速拉升的红盘,或者盘整区的半路赌板。

还有一种是下午的二板,比如中科信息,原尚股份。这类二板当天其实不算板块的龙头,比如中科信息二板时,嘉泽新能是日内龙头。原尚股份二板时,哈三联是日内龙头,且原尚股份的上板有音飞储存的带动因素;川恒股份二板时,掌阅科技是日内龙头。但重要的一点是,这几支股连板时都有套利的逻辑在,也就是虽然他们不是日内龙头,但是它们接着情绪上板,成为了当时仅有的连板股(次日情绪发酵的话,有空间套利机会在)。这类股二板当天微低开后也是快速翻红,然后多在均线位置震荡,午后借情绪顺势上板,参与起来可以均线低吸或者午后上板时套利。

这里有个失败的案例,就是2017年11月20日的庄园牧场,低开后快速翻红,午后上板,被砸后次日一字跌停。这个失败一是模仿丽岛新材痕迹很重,二是当时连板当天,同类明星股聚灿光电一直死死封在跌停板,市场情绪很差。

我们一直强调,换手绝对高度,从实战角度,其实竞价开在-2%-+29之间,又能走出来的龙头二板次新股,参与性最高。而低开太多,比如-4%以下的连板起来难度较大,这种竞价开出来预期就要降低,如果不能快速翻红更是容易出现踩踏,也不适合参与。

标签: 二板 首板 选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