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因果轮回,周期循环这个角度看市场,站在最顶端,就能真正的看懂A股市场的炒作逻辑和脉络,今日就从周期轮回的角度,来深度剖析市场龙头、题材、板块、热点消息炒作的核心,建立更大的超大局观。
现在的市场主要以热点价值投机为主,政策消息刺激形成某个热点,起一阵风,资金炒一波后又快速打回原形,然后继续下一个热点炒作,就是这样阶段性的脉冲—回落—脉冲循环,风过无痕,最后就只剩炒作,而无法形成一股向上的合力推动指数整体上行。
甚至在无热点消息时,资金无处下手后又开发出来了玄学炒作,比如龙字辈、数字股,资金永不眠,人们总是能找到炒作的逻辑,继续去推动这个游戏的延续。
从最顶层的视角来看,每一轮行情的炒作,都遵循着一致的规律:以政策消息为引,形成某个主流热点,然后资金认可,推动爆发,形成阶段性的主流,资金不认可就是一日游。
然后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炒作套路,消息发酵--资金认可--形成一个炒作周期(启动—发散—分歧—回流—高潮—退潮—结束),市场就是通过主流热点一个一个链接起来形成的阶段性的机会,一年中可能会有5—10个大的热点,一个月可能会有1—2个主流的热点,然后夹杂着一日游的假热点,就复合出了一个复杂的市场。
热点驱动的强度,市场资金介入的深度,就决定了热点持续的时间长度,有的主流热点可以持续几个月,有的主流热点3—5天就结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就是这些热点出现,就形成了我们在市场赚钱的关键节点,我们只要研究懂这些热点启动的信号,就能在大局上解决周期轮回的根本问题,热点间的切换就能及时跟进,可能不一定能判断热点什么时候结束。
不同的热点炒作的时间不一样,也没有一个唯一的结束标准,但是热点启动是可以有标准确定,我们只需要把热点启动研究明白了,其实就能解决问题了,每一个热点启动就是下一周期的起点,只要抓住这个点,就能保证你是在周期启动点参与的,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些假热点,假信号,但如果是功力到了,这些假信号是能识别出来的。
那我们怎样判断一个热点消息出来是不是能成为主流,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来恒定,根据个人经验,核心看三点:
消息力度足够大,各大财经平台头条消息;
市场资金认可,消息出现后第一时间形成一个独立的板块或是概念,第一时间形成热点板块的筹码聚合,百亿以上的资金合力推动;
该方向出现批量涨停,10家以上的涨停板,且板块人气持续活跃,各大平台持续的小作文科普;
简单理解就是,消息催化,资金推动,人心所向,主线所在。真正大主线从启动开始都是明牌的,小作文在启动时,在大家还犹豫看不清时,是可以帮助你判断的,是可以参考的,但是到了中后期,大家都看明白就要注意了,就不能再信了。
而热点的炒作分为虚实两面,有些题材就纯粹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没有真正实的东西,这种可能就只是短暂的炒作,而不会有持续性,而真正能走出来的大题材,都是对行业有实际推动的,人工智能、CPO、华为手机、华为汽车。
但在具体的炒作中,你会发现,资金的选择往往又和大众想的不一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一个虚的概念炒作往往是炒作跟这个概念正相关,最正宗的个股往往是龙头,这是来自拾荒网10Huang.CN,专注短线技术技巧进阶。而实的题材炒作,往往龙头是跟这个题材最不相关的,华为手机的捷荣技术,华为汽车的圣龙股份。但实的题材最正宗的核心股也会有表现,只是最强的不是最正宗的。
随着A股市场制度的多元化,从全局上对比,现在的市场和过去的市场,有一个变和一个不变,不变的是热点题材炒作的根本是不变的,就是一个热点接力一个热点延续下去,所以判断热点题材的标准也是相对不变的。
变的是什么,变的是热点题材出现时的炒作思路,以前只有10cm,比较单一 ,现在主板、创业板、北交所三个涨跌制度,加上新股5天的无涨跌限制,具体的炒作上,资金选择炒作哪一类型的个股变得更多元了,传统的龙头战法也发生了变化,如果一个新热点题材刚好有上市新股出现,也许资金就会选择新股,一天就炒到翻倍,可能资金会选择20cm 的个股打造龙头,也可能会选择传统的连板龙,还有可能选择30cm龙,这都是在不同题材出现时会有的变数。